贛深高鐵即將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車。贛深高鐵建成通車后將結束河源不通高鐵的歷史,實現廣東“市市通高鐵”目標,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屆時,乘坐高鐵從河源到深圳只需要40分鐘,對推動河源全域全面“融深”“融灣”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同時,在贛深高鐵即將通車之際,沿線城市江西贛州和廣東深圳、惠州、東莞、河源的黨報黨媒創新性共建聯盟,并擬于11月上旬啟動“五城耀粵贛 融抱大灣區——走進多彩河源”大型聯合采訪活動。作為活動開啟的“沖鋒號”,即日起,河源日報推出“記者探營”,用實地走訪的形式探訪河源境內四個別具風格的高鐵站點——河源東站、河源北站、龍川西站、和平北站,了解實時建設進度,敬請關注。
正在進入裝修收尾階段的贛深高鐵河源東站 河源日報記者 馮曉銘 攝
贛深高鐵,河源首條高鐵,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隨著項目建設漸漸步入尾聲,前方不斷傳來捷報。
昨日,記者實地探訪贛深高鐵河源東站施工現場,看到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前線施工人員揮汗奮戰,為實現贛深高鐵年底通車運營目標全力沖刺。截至目前,河源東站站房已進入裝修收尾階段,綜合交通樞紐配套工程正穩步推進,力爭11月底達到試運營條件。
河源東站規模為2臺6線題
贛深高鐵是京九高鐵最南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贛深高鐵建成通車后將結束河源不通高鐵的歷史,實現廣東“市市通高鐵”目標,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屆時,乘坐高鐵從河源到深圳只需要40分鐘,對推動河源全域全面“融深”“融灣”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贛深高鐵貫穿江西贛州與廣東河源、惠州、東莞、深圳等地,正線全長436.37公里,設計最高時速350公里。全線共設14個車站,我市境內的有河源東站、河源北站、龍川西站、和平北站。
其中,河源東站位于江東新區臨江鎮迎客大橋以東約2公里處,與迎客大道相交,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架空層面積14200平方米;采用線側下式站型,中段為兩層,兩側為四層;設計年發送旅客量近期500萬、遠期700萬;最高聚集人數2500人,遠期高峰小時發送量2300人。河源東站站場規模為2臺6線,設島式站臺2座,設到發線6條(含正線2條);預留廣河規模為2臺6線,惠河城際2臺4線。
河源東站站房以“展翅高飛,揚帆起航”為切入點,橫向線條如連平河、忠信河、新豐江三河之水般自由流淌,寓意河源為“三河之源”。
值得一提的是,河源東站的進站軌道不同于其他站臺,是專門定制的弧形軌道,目的是為接下來的廣河高鐵留出進站位置。據市交通運輸局鐵航科負責人張堅辛表示,市交通部門將協調建設單位加快進度,把配套設施盡快安裝完成,爭取在11月底達到開通運營的條件。
配套工程穩步推進
10月下旬,霜降已過,太陽依舊熱辣。贛深高鐵河源東站綜合交通樞紐配套工程施工現場,吊車、壓路機等施工機械在轟鳴聲中高效運轉,工人們在工地上揮汗奮戰,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映入眼簾,所有建設者都在為實現年底通車運營的目標鉚足勁、快馬加鞭趕進度。
河源東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作為贛深高鐵河源東站最重要的配套工程之一,于2019年10月正式動工,總投資約27億元,建設總工期為3年。該工程項目主要分為市政基礎建設與市政公共配套建設,市政基礎建設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交通樞紐區域內廣場、綠化、河源東站前兩側匝道(5條)及18條道路。
據江東新區公用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河源東站前5條銜接匝道及迎客大道等其他出入道路建設接通工程正在加快施工,站前廣場正在進行配套管線鋪裝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整體建設進度已完成75%,力爭11月底全面完成,預計與河源東站同步投入使用。
贛深高鐵河源東站,是按照“大交通、大生態、大基礎、大配套”的開發建設理念,采取“TOD+CBD”雙引擎推動的發展模式,突出“生態先行、產城融合”,形成了“一軸三帶三心”的規劃結構,將打造成為全市內外交通樞紐、河源市中央商務區、河源市行政中心。